教育中的抑制效应与促进效应
发表日期:2019-07-18 17:58:47
作者来源:谭老师
浏览:1881
作为父母你有没有发现,在孩子对某一个问题不能深刻领会时,你越是指导,孩子反而越不如从前了?
比如,孩子刚学习除法,基本要领不能灵活运用,你在一旁越是辅导,孩子越是出错,到后来甚至简单的问题都不能算出来了。这种现象在教育心理学上被称为“抑制效应”。
抑制效应的产生源于施教者对受教者的期望值过高,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值越高,你的脾气越难以控制,嘲讽、谩骂,甚至出手伤害孩子所产生的磁场抑制了孩子能力的发挥。“我不行”“这么简单的问题都算错了,我太笨了”等等负面认知便会植入孩子的大脑,长此以往你对孩子的抑制便会在他们的心里产生负面效应,孩子的潜能便得不到释放。
倘若施教者心平气和地给予孩子引导,或是让孩子自由地探索寻找问题的解决之道,那么孩子的内心就很愿意接受你的帮助,学习的效率也会更高一些。孩子初学自行车时,你越是指挥,孩子越是学不会。反而,放手让他们自己去摔打,学得更快,甚至在你离开的刹那,孩子便已经掌握了骑行的技巧。
抑制效应于成人之间也会发生,我们都不愿意被他人主宰,深化了自己的认知之后,我们便不会想去抑制他人,更不愿意抑制孩子的成长,我们会总想着帮助他人,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。在心理学上还有一个与抑制效应相对的现象,即为促进效应。
这一效应我们来看一个案例,更能加深对它的理解。孩子在学会了一项新本领后,总愿意去重复地表现,倘若无人在场,孩子表现的欲望便会很低落。比如,学会弹钢琴后,孩子希望爸爸妈妈也来参加自己演出的欲望会很强烈。因为此时在他们的心里,“我可以”“我能行”的自信心,很想让爸爸妈妈也能感触到。
对此,我们有必要掌握两个“效应”于孩子教育上的合理运用,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,孩子的某些问题我们要适当地有建设性作用地参与,既不大包大揽也不距离孩子很远,那么对于孩子而言他们的内心应该是幸福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