亲子教育中,教会孩子如何面对生活中的抉择

发表日期:2019-04-27 14:48:41 作者来源:张老师 浏览:141

父母如何能教会孩子做「选择」呢?
溺爱型的父母,是一种不顾孩子的真实需要、一股脑把“自己认为好”的东西强加到孩子的生活中的模式。而严厉型的父母,为了对抗溺爱所带来的后果,就走向了另一个极端。
亲子教育
孩子要变得坚强,必须要经历挫折。
在某种层面上,这种认知也并不是完全错误。但是区别就在于:挫败感、失落感、无力感......这些负面的感受不该由父母「人为」创造出来。比如,为了让孩子学会等待和自律,在ta要求某样东西时,刻意的延迟满足或不满足,让孩子绝望地哭得歇斯底里。或者在孩子遇到挑战、手足无措时,告诉孩子一堆看上去无比正确的道理,并施加压力期待对方能立刻做到、坚持下去,并期待以这样的严格要求让孩子成为一个坚强、独立、勇敢的人。这样是没用的!

孩子能够成功的走过挫折,是因为在他们受伤无助时,有父母坚实温暖的拥抱在支持和陪伴他们
父母不带评判和焦虑的、稳定的、充满接纳的支持,可以启动孩子内在力量,让孩子可以去面对困难。并且,久而久之,这种稳定而接纳的力量会逐渐被孩子内化,成为他们自己的人格背景。但很多父母给的是评判和焦虑,所以没有任何悬念的,他们的孩子自然是把评判和焦虑内化为自己人格的一部分。

孩子最应该学会的就是:如何在生命中做各种各样的选择。
可是,父母如何能教会孩子做「选择」这件事呢?答案就是 —— 不用教,让他们多去做就好了。因为,一旦父母开始告诉孩子「选择」这道题的答案,或者,直接帮孩子做「选择」,那么,父母实质就不是在“给予”孩子学习「选择」的能力,而是在“剥夺”他们学习「选择」的能力。
 
家长能做的就是,在孩子做了一些选择、但结果她自己并不满意的情况下,不带评判地陪伴她。而不是趁此机会,利用她的脆弱、来彰显自己的正确,告诉她:让你听我的不听,你看吧!这样,不仅失去了支持孩子的机会,也失去了孩子的信任。如果我这么做,她除了学习到“犯错之后千万不要告诉妈妈”之外,什么也学不到。相信这并不是所有父母想要的。
 
如果明明知道,这样做不会有任何好结果,可还是忍不住想批评教育一番 ——那是因为,自己在当下失去了中心,内在的焦虑和无力被勾出来了。
 
就趁这个机会,好好面对自己的功课。
 
天下间,再也没有比“养孩子”这件事,更有机会看清自己的了。
 
当你学会了对孩子“不够完美的选择”有更多的接纳,自然也就能接纳自己很多个时刻“不够完美的选择”了。
 
本质上来说,在这个「生命」的学校里,父母和孩子是校友关系。
 
父母和孩子,不就应该是这样:
 
彼此犯错、再彼此原谅,相互陪伴着成长吗 ^_^ ?